中型平壳蟹

Conchoecetes intermadius   Lewinsohn
   

  113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标本采集地 1♀,南沙群岛(9°00-11.50°N),1992.03.21(BNHM);1♂,台湾屏东县东港,1984.12.02。
形态描述 头胸甲宽稍大于长,有些钙化,具细绒毛,分区可辨,颈沟及鳃沟明显,去毛后,表面光滑,额区、眼区、肝区及鳃区均具粗颗粒,尤以眼窝缘及肝区较密集。额具3钝齿:中齿小,末端圆,侧额齿短,宽三角形,齿的边缘及末部均有粗颗粒。上眼窝齿呈钝圆形,外眼窝齿不尖。前侧缘呈弓形,不具任何突起或齿,后侧缘向后靠拢。
口腔前侧角隆起,有颗粒。第1触角基节光滑,第2触角的侧缘及第3颚足表面均有颗粒。
螯足长节呈三棱形,长为宽的两倍,末部扩大,背腹缘各具一枚叶状突起,边缘有颗粒。腕节背面也具颗粒,外末角及基部各具一枚大突起。掌长小于宽度的2倍,背面及外侧面具粗颗粒,末部具2枚突起,外侧的一枚较大。两指基部表面有颗粒和绒毛,内缘具钝锯齿,内侧面有几簇刚毛,末半部光滑,两指合拢时,内缘有缝隙。
前2对步足大小、形状相似,长节背、腹面、腕节背缘及掌节基半部均有稀少颗粒,指节稍短于掌节,细长,稍弯,背缘、腹缘各具一列毛穗。
第3对步足粗壮,但短于前2对,长节末部具一瘤状突起。腕节末部也具一瘤状突起。掌节具2枚突起。指呈爪状,向内弯,与前节一枚突起相对,指节基部有两枚瘤状突起。第4对步足长节长约为宽的3.8倍,腕节长,掌的末部无刺,指很小,末端呈弯角状。
雌性腹部分为7节,第6节宽于尾节,但较短,两侧尾肢退化,尾节略呈桃形,宽大于长,中央呈钝圆形。
标本测量(mm)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
1♀ 31.0 33.0
1♂ 40.0 40.4


分类讨论

本种与干练平壳蟹相似,前者的头胸甲前侧缘光滑,完整,而后者的头胸甲前侧缘具2枚齿,两者易于区别。1994年杨思谅和戴爱云报道南沙群岛单一雌性标本描述为新种即C.canaliculata。Ng et al.,2000(p.157—159),他们采自台湾、新加坡和泰国的标本,经详细比较,认为本种的形态特征,在性别、个体大小,略有差异,这些差异纯属个体之间,而非种间的差异,故C.canaliculatus Yang et Dai,1994为C.intermedius Lewinsohn,1984的同物异名。